最近,STEM教育圈连传两个好消息:
9月21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研究所”)在上海举办正式成立仪式。
这是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,也是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,这意味着以后中国会成为全球STEM教育的重要枢纽之一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2025年10月1日起,中国新增K字普通签证,面向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STEM学科毕业获学士及以上学位,或在相关机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。
该签证入境便利、申办流程简化,持证人可从事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活动,是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。
K字签证,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在主动“敞开大门”,把全球优秀的年轻STEM人才引进中国,这也标志着中国引进人才的思路,从以前的“挑着要”变成了现在的“主动吸引”。
这两个政策的落地,意味着我国STEM教育与相关人才需求的大方向已经彻底明牌:
未来,STEM教育不再试是可有可无的“可选项”,而是彻底成为了培养未来硬核科技人才的“必修课”。
不管是对做STEM教育的机构全球卓著科技教育品牌斯坦星球,还是对家长,这些举措都意味着全新的机遇。
为什么STEM教育是人才竞争的“必答题?
你肯定想知道,为什么国家要一边抢STEM人才一边培养STEM人才?STEM教育就这么重要吗?答案是:当然重要。
当今世界,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突破,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发展潜力,而这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,本质上也可以说是STEM人才的竞争力。
STEM教育目前已被全球视为决定未来社会竞争力的战略性变量,不仅仅因为它能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,更因为它关乎经济发展、社会公平和全民素养,关乎各国能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。
未来,无论是发达国家维持创新优势,还是发展中国家突破发展瓶颈,都离不开STEM教育的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支撑。
从国际看:
近些年,美国建了上千所科技高中开设计算机、量子力学等STEM课程,新加坡把人工智能教育融入K-12阶段,日本搞“超级科学高中”衔接大学科研。
各国都在基础教育阶段布局STEM,因为谁先抓牢科技人才培养,谁就握得住未来竞争的主动权。
从国内发展看
中国对STEM教育的布局可以说是循序渐进、层层递进:
2017年,教育部印发《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,提出科学教师可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。
2022年,教育部制定《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》,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,新增工程设计与物化板块。
2023年5月,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。
2023年11月9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议题。
2024年12月25日,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,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。
2025年7月,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发布全球首个国家与地区STEM教育发展综合评估工具——全球STEM教育发展指数2025,中国以85.46分位居第二。
9月21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成立仪式在上海举行。
一系列政策与重要举措表明,中国STEM教育的发展,已从政策探索期进入战略攻坚期。
而此次两大政策的落地,正是为了在这一关键阶段提速加码,确保中国在全球STEM人才竞争中不落后、不掉队。
STEM教育的大方向已定,那么对于普通家长来说,应该如何规划孩子的科学教育,才能保证孩子紧跟时代大方向,不会轻易被淘汰呢?
普通家长如何紧跟大方向合理规划孩子STEM学习?
01、STEM学习是长期赛道
家长谨记:早规划早受益
STEM领域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方向,也是全球人才竞争核心领域。这意味着孩子在STEM方面的积累,将直接影响未来的sheng学、就业与发展机会。
因此,家长应摒弃STEM是小众兴趣的认知误区,将STEM教育当成孩子成长的长期投资,早规划早受益:
例如,幼儿阶段开始可以让孩子尝试接触斯坦星球STEM幼儿科创课程,培养兴趣,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!
等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开始,可以鼓励孩子参与Scratch图形化编程学习,尝试机器人搭建等,逐步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;
对家长而言,早规划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抢占先机。STEM学的是逻辑、动手和解决问题的底层能力,这些不是短期能练出来的,得靠长期积累。
长期规划能为孩子留出充足的试错与探索空间。STEM强调实践,孩子需要时间在动手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(是偏爱编程的逻辑,还是工程设计的创造,或是科学探究的严谨),并在持续探索中积累信心与经验,最终形成稳定的跨学科思维与逻辑能力优势。
如果等到sheng学关键期才临时抱佛脚,难以培养出STEM学习真正需要的深度思考与创新能力,最终只能停留在“功利化”“sheng学需要”的浅层阶段,错失长期竞争力的培养。
02、尊重孩子个性化发展 不搞"一刀切"规划
家长给孩子规划STEM学习时千万别“一刀切”,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点、思维节奏和能力基础本就不同。
有的孩子对编程逻辑敏感
有的偏爱动手搭建机器人或做实验
有的需从趣味科学实验起步建立兴趣......
如果家长无视这些差异按统一模式报班赶进度,不仅易让孩子因“学不进、不喜欢”产生抵触、浪费时间精力,还可能磨灭孩子在STEM领域的天赋与兴趣。
在斯坦星球,我们独家研发了多元整合的STEM&AI课程体系,循序渐进规划,注重孩子个性化发展,立足孩子的个体差异,秉持“为理解而教,为创新而学”的理念,精准捕捉孩子的独特天赋 :
比如,逻辑敏感的孩子适合规划深耕编程、冲刺信奥赛的路径;那些痴迷工程机械的孩子适合专注于VEX机器人赛事;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则适合在科创项目中发挥创意......
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兴趣与成就感,逐步积累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,最终实现“快乐成长、能力培养、sheng学助益”的有机统一,这也正是STEM教育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。
02、关注成果可视化选择靠谱的STEM机构
家长给孩子规划STEM教育时,选对机构至关重要,一旦选错不仅会浪费时间金钱,更会对孩子的学习热情与能力培养造成负面影响,错失孩子兴趣培养的关键期。
在选择STEM教育机构时,我们建议家长可以选择我们斯坦星球这样靠谱的机构,精准匹配孩子STEM学习的核心需求。
斯坦星球会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基础,搭建从趣味科学启蒙到编程、机器人、科创赛事的多元整合STEM&AI课程体系,让孩子的知识积累与思维培养有连贯进阶逻辑;
斯坦星球拥有懂STEM教育、擅长引导兴趣的专业师资,对接VEX机器人赛、信息学奥赛等正规赛事,让孩子的学习不局限于书本,落地到解决真实问题的动手过程中。
更重要的是,斯坦星球注重“成果可视化”,将孩子的学习收获转化为看得见的成长:
编程考级通过、赛事获奖成绩,或是每阶段能力提升的清晰反馈,都能让孩子直观感受到进步,收获满满成就感,从而更愿意坚持探索。
斯坦星球深知,当下孩子未来将直面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等前yan领域的挑战,若没有扎实的STEM基础,不仅难以成长为顶jian科技人才,也难以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节奏。
因此,作为深耕STEM教育的全球卓著科技教育品牌,斯坦星球将紧跟此次STEM教育的国家大方向,助力更多中国孩子筑牢科技学习根基,实现科技梦想,成长为未来社会亟需的STEM跨学科人才。